close

  鑫燒陶/ 

 

歷史典故: 

中國陶瓷發展,從漢人磚瓦→明代荷蘭人以草木燒制瓦窯→清代由磚瓦建築→清嘉慶年間引入釉燒陶器技術才日漸普及。 

臺灣的陶瓷文化從清光緒年間,苗栗竹南、後龍一帶已經有專業瓦窯,民初,再從日本引進「登窯」柴燒窯技術,經過中日技術溶合,焠煉出苗栗陶製品的特色。 

 

近年來的陶燒作品不斷演化,創作上不僅突破生活陶,更結合了歷史文化,古文物與現代科技進而發展出頗負創意的藝術作品。 

 

當柴窯經柴火燃燒的火焰,高溫下直接流竄在窯內不上釉料的陶胚,留下自然的「火痕」與「灰釉」,燒出的陶藝作品,色彩自然且多樣化,(如:紅、黑、藍、金彩、烏金彩、鐵銹,使得器皿質感溫潤、光澤誘人,作品中偶有呈現黑色部分稱之為「炭素」。  與一般的使用釉藥陶作品有截然不同的效果。 

 

因柴燒控制困難,既耗時、又耗體力,成功的作品極為有限,因此對創作者來說,可是一大挑戰。 然而,「火痕」與「灰釉」常能在作品上產生令人驚豔的絢爛效果,這也是柴燒製品最令人著迷的地方。 

 

柴燒陶器,經過達1250度高溫所產生的遠紅外線是有能量的。有利泡茶水較甘甜,若選擇普洱、岩茶、鐵觀音茶葉等,熟濃香茶類沖泡效果更佳。

裝水的柴燒花器也比較不易腐臭,據稱柴燒器具用久了,放在陽光下還能繼續補充能量呢!

  IMG_2155日本信樂燒  

壺與2杯圖樣C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avillage 的頭像
    teavillage

    汪姐教室-茶道‧養生‧美食料理‧教學

    teavil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